中医养生 当前位置: 首页>>中医养生
中药温肺止流丹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咽喉炎600例临床观察研究

        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是发生在鼻咽喉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患病率为10%-20%,以鼻痒、咽痒、咽干、喷嚏、鼻咽分泌物、咳嗽、鼻咽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分常年性和季节性,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带有与过敏性鼻咽喉炎发病有关的基因的个体称为特应性个体。发育期的儿童接受适当环境因素刺激,有利于激发TH1细泡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调节TH1和TH2免疫平衡状态。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增加。以证实,空气污染和过敏性鼻咽喉炎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甲醛、二氧化硫是主要的室外污染源之一,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鼻咽喉分泌物中氧化为硫酸,对鼻咽喉黏膜有很大的刺激性。

       本病发病机制属I型变态反应,但与细泡因子、细泡间粘附分子-1及部分神经肽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特应型个体吸入变应原后,鼻咽喉黏膜局部CD4+T淋巴细泡受细泡因子(IL-4)的刺激,分化成为TH2细泡,释放TH2类细泡因子,后者激活血管内皮细泡、表达ICAM-1等粘附分子。细泡间粘附的表达有利于多种淋巴细泡向黏膜局部迁移、粘附、定位。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在黏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泡、嗜碱性粒细泡的细泡膜上,此时鼻咽喉黏膜便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次吸入鼻咽喉腔时,变应原即与肥大细泡、嗜碱性粒细泡表面的IgE发生“桥连”,继而激发细泡膜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以组胺为主的多种介质的释放。表现为阻力血管收缩(鼻黏膜苍白),或容量血管扩张(鼻黏膜呈浅蓝色、鼻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黏膜水肿),多形核细泡、单核细泡浸润,尤以嗜酸性粒细泡浸润明显,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分泌旺盛(鼻涕增多),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喷嚏连续性发作)。这些病理变化常使鼻黏膜处于超敏感状态,使某些非特异性刺激(冷、热)易于诱发过敏性鼻炎咽喉炎的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肺气虚,卫气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条,津液停聚,鼻窍雍塞,遂致喷嚏流涕,咽痒咳嗽。

        本病以鼻痒、咽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咳嗽、咽异物感、,咽喉大量粘稠分泌物为主要症状,分为常年型和季节型。

        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为主,因该类药副作用大,易产生抗药性,患者不易接受。所以我近五年来以中药温肺止流丹加减治疗过敏性鼻咽喉炎600余例。方中以荆芥、防风、细辛疏风散寒,人参黄芪、甘草益气固表、补肺敛气,辛夷、黄芩、板蓝根散风邪、抗菌抗病毒,丹参、川芎活血通窍,贝母止咳,桔梗除涕去痰。取得满意疗效,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得到了患者的好评。治愈率达到81%,好转率达到13%,无效率仅为6%。

      徐谋,男,50岁,以鼻塞、喷嚏、水样涕一个月来诊,一个月来经过抗炎,抗过敏等一系列治疗未见好转,给予荆芥15、防风15、甘草10、细辛3、人参10、黄芪20疏散风寒、益气固表、补肺敛气,辛夷、黄芩、板蓝根散风邪,抗菌除病毒,桔梗15除涕,丹参15、川芎15活血通窍。7天后鼻塞、水样涕、喷嚏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药14天,患者症状消失痊愈未在发病。

      张谋,女,45,以咽痒、咽痛、咳嗽、咳痰2个月来诊,此前呈在北京抗炎止咳2个月未见好转,给予荆芥15、防风15、甘草10、细辛3、人参10、黄芪20疏散风寒、益气固表、补肺敛气,黄芩、板蓝根散风邪,抗菌除病毒,桔梗15除涕,7天症状减轻,14天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14天,症状消失痊愈。

      经过我5年600例的临床观察,90%多取得了满意疗效,为患者解除了痛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如该成果得到推广将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惠于广大的过敏性鼻咽喉炎患者,造福于社会。

                                                                                                            咨询电话:6975082


院长致辞
尊敬的患者朋友、尊敬的社会各界人士:历经四十年积淀,四平市中医医院以仁爱行医、以诚信立院,...   【详情】
医院简介
四平市中医医院成立于1975年,是四平地区唯一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由政府主办的地市级非营利性中医综合性医院。医院肩负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