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当前位置: 首页>>中医养生
中医药知识读本(2020-02期)

《神农本草经》选讲

 

硝石

《神农本草经》:硝石,一名芒硝,味苦,寒。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生山谷。

《名医别录》:芒消,味辛、苦,大寒。主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淡实结博,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生于朴消。石韦为之使,畏麦句姜。

讲记:硝石,又叫“消石”。我们来看哦,这个“消”字,其实就已经把它的作用讲出来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消”。中药其实也容易学,很多时候,它的命名,就已经把它的功效包含进去了。我们只要知道它的名字,其实也就知道它的作用了。

早期黑火药,主要成分是硫磺、硝石、木炭。其威力足以“樯橹灰飞烟灭”,顷刻间将有形之物消之于无。小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会在那种老的、潮湿的红砖房、青砖房、青石头搜找硝石,又称为地霜,因为找不到硫磺,所以就只有硝石和木炭。研末混合之后,点燃,非常好看。现在想想,其实效果好比较我们现在鞭炮或者礼花的引线。做火药的这种硝石,其实叫火硝。

硝石有好几种,有朴硝、生硝、芒硝、火硝、皮硝、玄明粉等,按现代化学的讲法,它们的区别在于水分子以及纳、钾的侧重。但以前似乎没做什么区分。要说区分,只是炮制的方式不同。对于我们中医来说,用的最广泛的还是芒硝。取天然产的芒硝,煮炼、过滤、冷却。上层的比较细密,所以叫做芒硝,芒就是芒刺的意思。下层的结晶为朴硝,朴是质朴的意思。

《本草再新》说的很周全,说芒硝可以“涤三焦肠胃湿热,推陈致新,伤寒疫痢,积聚结癖,停痰淋闭,瘰疬疮肿,目赤障翳,通经堕胎。”周岩《本草思辨录》用八个字就概括了芒硝的作用,“曰走血,曰润下,曰软坚,曰破结。”我们可以用一个“消”字来概括。看一下《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这里要注意哦,我们读书要读得细,五脏积热不是五脏热啊!关键是一个“积”字,堆积而不化,久积自然化热。后面接着说,“胃胀闭,蓄结饮食,推成出新,除邪气。”注意这个“胃胀闭”,说的就是“积”的意思。就积到一定程度,就完全堵塞了,身体的通道就被积聚的东西关闭了。我们只要知道这个意思,芒硝也就会用了。

比如血积、食积,还有水积,积久了以后呈现出一个热象,我们便可以放胆使用芒硝。它消坚作用很强。所以,我们也必须清楚,必须是到了身体已经有成形的东西时,才可以用。如果还在挺留在“气”的阶段,虚的阶段,那就不能用。像我们现在用来治肿瘤,很明显已经积聚成型了嘛!肿瘤、结石之类,积在一起,化不开了,凝聚成了一个具体的形。我们就可以用芒硝去消它们。我们可以这样来说,芒硝可以消一切有形之积。

我们再回头讲讲火药,以帮助我们对“消积”的意义的理解

火药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火药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这些发明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这些发明,都是在帮助文明的积累与传承。因为有了它们,文明便可以越积越多,越积越重。但是,火药不是为了积累,而是毁灭。特别是到了现代,火药改变了以往战争的模式,甚至连整个精神世界都被改变。火药给人类带来的体验很复杂,有恐惧、有紧张、有兴奋、有无奈、还有那种对生命的期待以及对死亡忧虑。这些,都伴随着火药的毁灭一齐生了出来。火药里边就有这种体验:毁灭性和神秘性。火药就是这种毁灭、空无的力量一样,就是说人类会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它就会毁灭一样,比如佛教里面讲“成、住、坏、空”。

人类啊,总是在积累,总是想占有,却害怕逝去。以至于,我们身上的担子、我们的包袱越来越重。火药的意义,正在于把这一切全都炸掉,全都毁掉,全都消掉。这样,就把自然让渡出来,新生因之而可能。

我们现在总在讲养生,总觉得需要不断的进“补”。这个“补”也是一种积累,“补”而不能受,积而不能化,反而生出很多毛病。而芒硝呢,就是要把这种积累,这种余食赘行,全部毁灭。毁灭后,原本的空间自然就腾出来了,然后就可以让气息自在生发、自在流行啊!比如有种不孕不育症,孙思邈真人用的是“荡胞汤(朴硝、桃仁(去皮尖)、茯苓、牡丹皮、大黄各三两,人参、桂心、芍药、厚朴(炙)、细辛、牛膝、当归、橘皮各二两,附子(炮,去皮)一两半,虻虫(去足翅熬)、水蛭(熬)各六十枚)”,里边面硝石。它能够把胞宫中的瘀血消掉,消之于无形,然后自然就能够生生了。你们去读《庄子·逍遥游》,他里边也说到,只有把一切有待消掉之后,才能真正的游得起来。所以有人在注释的时候,就说“逍”同“消”。

学习也是如此。你们目前要“为学日益”,所以要疯狂的背方子、背经络、背穴位、要读历史、要读哲学、要读文学,总之是要读,不停地读,读很多。总之是要有积累。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啊,还得“为道日损”。现在我们确实要先积累,并且还得达到一定的量,要作大作强。但到后面就不再是积累,而是要“大而能化”。我们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边有一种武功叫做“吸星大法”。这个就是欲望的膨胀,总觉得不够,总想着积。但是呢,到后来任我行有什么好下场?令狐冲要不是少林方丈传授易筋经、洗髓经的功夫,估计也就步入任我行之后尘了。还有《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在练太极拳的时候,张三丰关切的问题只是“你还记得多少”。当张无忌说全部忘记之后,就意味着他真正的成了,因为他已经有能力把强而大的东西、把最坚硬的东西消解掉了。

庄子讲“昔者,吾丧我”,孔子有“四勿”。我们得把自己毁灭掉,那真正属己的东西才能长出来。以前,学艺术的都得经历这个过程。比如唱京剧,他们需要把“肉声”唱坏,才能把“真声”逼出来。“真声”若不出来,那就是祖师爷不赏饭吃了。我们总说天赋啊,就是意味着能够把所学的、积累的消解掉,然后天心才能出得来。

回到芒硝。其作用就是消积,消解一切积聚。所以《本经》说“推陈出新”,又说“久服轻身”。

按书上的说法,芒硝去积,强调必须是积热,对于寒积便不可用。注意哦,这些《本草》类书籍,都是讲的单味药。我们现在讲的也是单味药。单味药,自然要说出一些禁忌与限度,为免有人毫无节制的使用。以寒积而言,只要确定有积,我们同样可以用啊!比如说我们可以用附子这些热性之药来化寒,同时用芒硝来化积。甚至我们还可以用巴豆和芒硝来配。我们学东西,千万不能学死了。

补充一件事:前些年出过一件关于服用芒硝的医疗事情。有个被称之为“胡神医”的,他很喜欢用芒硝,据说也治好过许多病。然而,有次他的学徒吃芒硝,结果死了。这曾经引发过一些讨论,甚至又是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讨论。这个事件本身很简单,“胡神医”他本质上算不得中医,不过是正好撞上这个时代了,疑难杂症都有积聚,所以用芒硝每多有效。结果,滥用芒硝。说这个呢,是让你们上临床时一定得谨慎。但同时也得自信,有是证则用是药,判断准确,就放胆下手!

 

滑石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无毒,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生山谷。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通九窍、六府、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一名脆石,一名番石。生赭阳、及太山之阴、或掖北白山、或卷山。采无时。

讲记:滑石,长得美,这是造化之神奇啊!以后啊,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对于每味药的名字,一定得敏感,得有感情。我的老师啊,曾经对我说,要把药物像情人一样的看待。滑石,以“滑”来命名,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大概也就能清楚其功效了。

我们来看《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肠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我们要注意到这句话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这个“荡”字。“荡”什么意思啊?“荡”有扫荡、清除的意思!单从这个字,便可想见它的力量与速度。所以叫“滑石”,一方面是形容这矿物的质地很细腻,同时也在描述它的作用——荡浊而能滑出。黄元御《长沙药解》中,说:“滑窍隧而开凝郁”。

滑石针对的不是那种坚硬的东西,而是水湿,但不是茯苓、泽泻这种湿气。茯苓、泽泻针对的是水液代谢不正常导致的那种湿气。滑石针对的湿气已经有点渥堆发酵的意思了,已经与身体油脂混杂了,所以更为凝滞。类似于“湿油”。油啊,会蒙住水气的流通。我们的注释,把这个叫做“水热互结”。比如长痘,你得做出区分,血燥的长痘是一回事;湿油蒙住气孔,又是一回事。像小儿湿疹以及夏天出痱子,它就是因湿油引起的,我们用爽身粉啊,爽身粉中就有滑石。夏天中暑,湿热蒙住清窍,人就突然懵绝,我们用“六一散”(滑石六分,甘草一分)把水热解开,让毛孔能够自然呼吸。因为水热互结、邪热伤阴导致的淋症,你们看那个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水液被封闭住,代谢不出去了,加滑石进去,把那个机关打开,把那个水热的互结打开,这样茯苓的利尿作用才能呈现出来。

治疗湿有好几种方式:甘淡渗湿,茯苓、薏苡仁之类;苦以燥湿,黄连之类;风能胜湿,独活、防风之类。渗湿是个什么感觉呢?农村的同学或许有经验,地上多余的水的时候,用煤灰来盖住,水就渗透入其中,地上就干燥了。这个就是“渗湿”。滑石是另外一种,是“荡湿”。就类似于它能够砸后壁,使得气息流通,让小便自然流出来,于是湿也就解除了。肾结石或者肝硬化之类引起的小便不利,或者水肿,我们也可以用滑石,让它来荡出一个缺口。

我们啊,不能自我封闭。心性不能封闭,身体也不能封闭。

 

 

 

 

 

 

中医知识 | 常说的“发物”是什么

 

身上起疹子,亲友让你忌吃“发物”;术后康复阶段,医生告诫你别吃“发物”;就算没病,体质不好,也有各种推送和帖子对你说,少吃“发物”。相信“发物”这个词在大众心目中一点都不陌生!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人人喊打的“发物”,究竟是怎样一类食物??什么情况下不能吃“发物”呢?这些问题大家应该都十分好奇,特别是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肠子都长溃疡了,究竟能不能吃日常所提到的“发物”呢?来学习今天的文章。

“发物”最早记载于《普济方》:“口疮、历节风等忌发物”,清代的《外科心法要诀》也提到“生疮者当戒劳动,发物,其证可愈,否则难痊。”

从中医角度,所谓“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对某些体质,某些不健康的人群,食物的特性会加重已发疾病,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发物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具有辛温、发散、甘温补益特性,能导致口干、便秘、牙龈肿痛加重,或者加重溃疡、疮疡等外科疾病,或者容易引起过敏等表现的食物。

 

广义是指在患病过程中、疾病后康复期间、或者疾病愈后,进食的食物如果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恢复或导致旧病复发等,都可以认为是发物。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发物没有统一的说法,从中医学角度看,“发物”就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或加重已经患有疾病的食物。

“发物”更要因人、因病而异,如果体内没有“伏邪”,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吃些“发物”则是无害的。

食物为什么会成为“发物”?

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发物的食物比较多,比如蔬菜、水果、肉类都有。

上述这些食物其实很日常很普通,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这些食物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没有什么损害,怎么就成了“发物”呢?

其实“发物”更多只针对患病人群,简单来说就是生病时候的饮食控制,但也不代表有病了上述列举的食物所有都 要忌口。

因为,什么样的食物会被定性“发物”其实不是食物决定的,而是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所决定的;可能生这个病的时候这个食物就是发物,但是生另外一个病的时候就不是;可能同样的食物别人生病吃了没事,你吃了可能就有事,所以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发物”是个相对的概念。

常见发物的食用指南

发物可以作为一剂“毒药”谋害性命,亦可以加以利用养生防病。这把“双刃剑”究竟怎样吃才正确?一一为你总结。

发热之物

指使人体产生火热性现象的食物,如烟、酒、葱、蒜、姜、韭、芥、椒、羊肉、狗肉及卤制食品、煎炒、油炸等温热、辛辣易助热上火的食物。

这类发物对于热性体质、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吃;对于结核病患者及伤口有炎症的人也不适合;发热口渴、大便秘结之人不宜食用。

但对于寒性体质(即阳虚体质)者来说,吃这些发热的食物往往有驱寒益阳的作用,有助于驱除体内的寒气。

发风之物

如海鲜、鱼、虾、蟹、猪头肉、鸡肉、鹅肉、牛乳、鸡蛋、蘑菇、木耳、茄子等。等易使人生风、疾病扩散、加重皮肤病变(如荨麻疹、湿疹、丹毒、疮痈疔疖等)的食物。

患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或患有过敏疾病者不宜食用。另外,海鲜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是发物,容易诱发疾病。

不过,虾等海鲜对于不过敏的人来说,因其富含优质蛋白质,是良好的营养物质。

发湿热之物

指影响脾的运化,助湿化热的食物,如饴糖、糯米、大枣、面食、肥肉及甘甜滋腻诸物等。对于脾胃虚弱、痰湿体质等人群,湿热发物都不适宜多吃。患有湿热、黄疸、痢疾等人群应忌食。

但是,湿热发物并非绝对不好,例如糯米对于中气不足的虚弱人群有一定补益作用。

发冷积之物

是指具有寒凉的特性,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阴寒加重而导致泄泻、冷痛、咳嗽、胸痹等症,如西瓜、柿子、冰糕、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食品。

一般脾胃虚寒、寒症体质等人群不宜多吃。但是对于实热体质的人群,冷积发物是比较好的降火良方,尤其在夏季,但是也不宜多吃,以免过度伤阳。

能伤络动血的食物如胡椒、辣椒、山楂、桂圆、狗肉、白酒等。此类食物多具温热性质,易迫血外出。一般对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崩漏带下、月经过多等病症的患者不适合食用

不过,这些食物有非常好的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疗效,可用于防治血瘀型头痛、肩周炎及部分种类的风湿性疾病。

发滞气之物

如豆类、薯类、油腻食品、油糕、荞面、莜面、芡实、莲子、芋头、红薯等,这类发物有滞涩阻气的作用,不易消化会导致气机阻滞不畅,产生胃胀、腹胀。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没胃口等症状

不过,这些食物不少都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对于脾虚型腹泻或者肾虚早泄的人群有一定食疗效果。

总之,“发物”的饮食禁忌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并不是一概而论,并非对所有人、所有疾病都是禁忌,因此不需要过分强调“发物”的禁忌。如果自己不小心生病了,不清楚自己什么东西应该吃,什么东西不应该吃,可以咨询相关专业的医生

 

 

春季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养胃

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吟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

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祖国医学所说“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养脾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养肾

春天气候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黄瓜及香瓜等。

养阳

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养阴

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养气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为扶助阳气,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热”

早春时节气候仍很冷,寒冷刺激甲状腺,可引起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5、解“困”

  如能在饮食上注意调理,也能解除“春困”。理想的饮食安排是:早餐摄入的热量最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常吃含钾丰富的水果和果汁也有助于解除“春困”,因钾有助于维持细胞水分,钾缺乏时会使人感到软弱无力,也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葡萄干、香蕉、苹果都富含钾。

6、防病

春天气候由寒转暖,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强,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柑橘、柠檬等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如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院长致辞
尊敬的患者朋友、尊敬的社会各界人士:历经四十年积淀,四平市中医医院以仁爱行医、以诚信立院,...   【详情】
医院简介
四平市中医医院成立于1975年,是四平地区唯一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由政府主办的地市级非营利性中医综合性医院。医院肩负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