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当前位置: 首页>>中医养生
中医药知识读本(2021-01期)

《备急千金要方》方药解析小续命汤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小续命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九十七引庞安常方。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思昏乱,头目眩重,痰诞壅盛,筋脉拘挛

小续命汤桂附芎,

麻黄参芍杏防风,

黄芩防已同甘草,

风中诸经此方通。

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汪昂《医方集解·祛风之剂》首列此方,称其为“六经中风通剂”。本方以麻黄汤、桂枝汤加防风、防己祛风通络,以驱外来之风邪;附子、人参温阳益气,与祛风散寒药同用,有扶正祛邪之功;川芎上行头目,以祛巅顶之风,且能活血化瘀,取“血行风自灭”之意;黄芩制诸药之温热。诸药合用,共奏辛温祛风,益气扶正之功。

   凡中风昏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或伴恶寒发热者可选用本方,而肝风内动之“类中风”忌用本方。筋脉拘急,重用芍药,加葛根;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僵蚕;半身不遂,加秦艽、独活、羌活。小续命汤的作用除解表散寒外,还能深入经脉驱逐风、寒、湿、痰邪,疏畅经络,宣通表里,通腑开结,调畅气机,疏通血气,涤荡瘀滞,起到温阳、活血、化瘀、通脉作用,同时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热象。因此,只要是素体阳气不足、脾肾阳虚损,复受风、寒、湿邪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邪正相搏、正虚邪恋、气机枢机不利、痰浊瘀阻等证候,均可在小续命汤基础上随证加减,不必拘于后世“内风”“外风”“真中”“类中”之争,总以临床见证为依据。*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梗死、高血压、面神经麻痹等病症。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偏枯、颈椎病、血管神经性水肿、末梢神经炎、雷诺病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续命汤有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脂质过氧化的活性,阻止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以控制、减轻脑水肿,对缺血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

中医药对高血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下就介绍几种传统防治高血压的保健方法。

高血压的针灸治疗本症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证范畴。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头痛头晕;肝喜条达,郁易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发为眩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更伤脾胃;或忧思劳倦,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头目眩晕,发为本病。常用穴位:大椎、肩井、肺俞。梁门、太阳、风池、涌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曲池、中院、丰隆、百会、气海等穴。二、中药茶疗十法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菊花茶:所有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荷叶茶:中医实践表明,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同时,荷叶还是减脂去肥之良药。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槐花茶: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后,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每天饮用数次,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同时,槐花还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

首乌茶:首乌具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之功效。血脂增高者,常饮首乌茶疗效十分明显。其制作方法为取制首乌20-3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后,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一剂。

葛根茶:葛根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经常饮用葛根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其制作方法为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莲子心茶:所谓莲子心是指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其味极苦,但却具有极好的降压去脂之效。用莲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天早晚各饮一次,除了能降低血压外,还有清热、安神、强心之特效。

决明子茶:中药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经常饮用决明子茶有治疗高血压之特效。每天数次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不啻为治疗高血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之妙品。  桑寄生茶:中草药桑寄生为补肾补血要剂。中医临床表明,用桑寄生煎汤代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是,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钟后饮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玉米须茶:玉米须不仅具有很好的降血压之功效,而且也具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之疗效。泡茶饮用每天数次,每次25-30克。在临床上应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的疗效尤为明显。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

中医药对高血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下就介绍几种传统防治高血压的保健方法。

高血压的针灸治疗本症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证范畴。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头痛头晕;肝喜条达,郁易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发为眩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更伤脾胃;或忧思劳倦,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头目眩晕,发为本病。常用穴位:大椎、肩井、肺俞。梁门、太阳、风池、涌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曲池、中院、丰隆、百会、气海等穴。二、中药茶疗十法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菊花茶:所有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荷叶茶:中医实践表明,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同时,荷叶还是减脂去肥之良药。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槐花茶: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后,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每天饮用数次,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同时,槐花还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

首乌茶:首乌具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之功效。血脂增高者,常饮首乌茶疗效十分明显。其制作方法为取制首乌20-3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后,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一剂。

葛根茶:葛根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经常饮用葛根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其制作方法为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莲子心茶:所谓莲子心是指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其味极苦,但却具有极好的降压去脂之效。用莲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天早晚各饮一次,除了能降低血压外,还有清热、安神、强心之特效。

决明子茶:中药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经常饮用决明子茶有治疗高血压之特效。每天数次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不啻为治疗高血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之妙品。  桑寄生茶:中草药桑寄生为补肾补血要剂。中医临床表明,用桑寄生煎汤代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是,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钟后饮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玉米须茶:玉米须不仅具有很好的降血压之功效,而且也具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之疗效。泡茶饮用每天数次,每次25-30克。在临床上应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的疗效尤为明显。

 

 

 

中医科普之艾灸

随着人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医以其朴素的理论和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养生保健,尤其是艾灸疗法因操作简便、疗效立竿见影,而被各大医疗机构及家庭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科学了解艾灸,正确使用艾灸疗法十分必要。

一、什么是艾灸?

  “艾”是指艾叶、艾草;“灸”是指点燃艾炷、艾条,温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由此可见“灸”的重要性。

二、艾灸有什么作用?

临床应用表明:

1、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经络穴位,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散寒止痛温中的作用。治疗胃脘痛、关节痛、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有显著的疗效;

2、艾灸具有行气通络的作用。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灸治一定的穴位及经络所在位置,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小便不通、扭伤等病症;

3、艾灸具有扶阳固脱的作用。艾叶性温,加上灸疗中“火”,两阳相得,能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的作用。常用于中风的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救治;

4、艾灸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艾灸益气温阳,对于气虛下陷之症,能起到升阳举陷的作用。常用于脱肛、子宫下垂、久污久痢、崩漏、滑胎、滑精等;

5、艾灸具有拔毒泄热的作用。艾灸能够以热引热,导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可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带状疱疹等热证;

6、艾灸具有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成人经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儿童灸身柱、风门、命门等保健要穴,使阳气充足、精血旺盛、胃气充盛,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三、哪些人适合做艾灸?

   现存的艾灸专籍如《备急灸法》《明堂灸经》等指出,艾灸不仅适应内外、妇、儿各科急、慢性疾病的治疗而且适合男、女、老、幼各个阶段养生保健。

四、艾灸的注意事项。

1、灸多久?艾灸时间过短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时间过长则可能会烫伤皮肤,对身体造成伤害。一般艾灸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2、灸哪里?可以在病变局部进行施灸,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病证,按照中医理论选取相应穴位进行施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艾灸烫伤怎么办?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艾灸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烧灼感、起泡、烫伤的现象。若烫伤面积较小,可常规消毒后涂抹烫伤膏;若烫伤面积较大应及时就医。

4、艾灸出现身体不适怎么办?如在艾灸过程中出现心慌、乏力、大汗出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艾灸。

 

黄芪,您了解多少?

黄芪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味补气中药,在中医经典著《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芪被称为是上品,所以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黄芪具有非常多的功效,平时适当用黄芪来泡水喝,可以帮助治疗一系列的疾病,但毕竟黄芪属于是一种中药材,本身也有一定的禁忌和副作用,所以我们大家在服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进行。

1、补气升阳。黄芪是一种具有味甘性温的中草药,其作用主要是归肺、脾两经,对气虚证有很明显的效果。吃完后不仅能补上全身之气,还能补益脾胃,还能改善脾气虚导致的疲劳无力、精神萎靡等不良症状。此外,还可治疗因肺气不足而导致的咳嗽、咳喘等疾病。

2、固表止汗剂。由于黄芪具有补肺脾的作用,因此它还具有益卫固表、止汗收敛的药物作用,可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等。而且经常和牡蛎、麻黄根等中草药一起服用,药物效果会更明显。

3、利水消肿。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有缓解肾脏病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可改善因气虚引起的肢体水肿及眼睑浮肿等症状。

4、生津养血。黄芪具有养血和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及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疲劳倦怠等不良症状。

人不适合服用黄芪?

1、女性月经期间: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太适合饮用黄芪水,虽说黄芪可以补气活血,但是在经期服用的话会容易增加月经量,甚至会容易出现月经紊乱问题。

2、内火旺盛的人:黄芪属于是一种滋补类的中药材,虽然非常安全,但是性质是温热的,所以内火旺盛的人喝黄芪水的话就相当于是火上加油。

3、感冒人群:黄芪能够固表,也就是说可以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但是感冒人群却不太适合关闭身体,需要把身体当中的外邪散发,如果感冒人群去喝黄芪的话,只会使病邪关在身体当中,这样会加重感冒问题。

4、肾阴虚、热毒炽盛、湿热的人:对于这一类人群而言,也最好不要饮用黄芪水,否则会容易加重个人的疾病,还会使自己的身体难以恢复健康。

   黄芪有着非常多的功效,但是黄芪也属于是一味中药,所以我们大家在服用药物之前一定要明确到底适不适合自己,避免服用不当而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五谷为养,养何处?

 

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植物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种子里。但不同的种子,对于人体五脏也有不同的补益作用。

肝气虚时,多吃莜麦

莜麦需要满足“三熟”。它本身是成熟了的;它要经过炮制,用火炒一遍;需要再把它蒸熟。所以莜面的火性、温性特别大,因此肝气虚寒的人吃点儿莜面是很好的。

心气虚时,要多吃黍

但心火旺的人,则应该吃些苦的东西泻泻心火,比如绿茶。

饮食上也可以吃些豆腐,水克火,补肾的同时也会降心火。

脾气虚,要多吃粟

脾气虚,吃东西吸收不了时,要多吃粟(小米)。

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五谷就是小米。因此,脾胃功能较弱的话,吃小米是最好不过的了。

肺气虚时,要多吃稻

但水稻寒性比较大,在焖大米的时候,往里面加点儿孜然或者桂皮,就可以平衡大米的寒气了。常见的稻米包括:粳米、糯米、糙米。粳米,得秋天之气最重。

肾气虚时,要多吃菽

豆子的正确吃法是做成豆腐吃,豆腐本身磨得很细,既营养又美味。因此,补肾吃豆腐、酱豆腐、臭豆腐,或者吃腐竹,都是最好的选择。

注意: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痛风患者是不宜多食豆制品的。

 


院长致辞
尊敬的患者朋友、尊敬的社会各界人士:历经四十年积淀,四平市中医医院以仁爱行医、以诚信立院,...   【详情】
医院简介
四平市中医医院成立于1975年,是四平地区唯一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由政府主办的地市级非营利性中医综合性医院。医院肩负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