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当前位置: 首页>>中医养生
中医药知识读本(2021-04期))

《黄帝内经》017

阴阳应象大论篇“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我们继续来说阴阳【水为阴,火为阳。】如果水和火相比的话,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呢?大家都知道:水和火相比的话,水是阴,火是阳。因为水是偏寒性的,是偏静态的;而火是偏热性的,偏动态的,所以水为阴,火为阳。《黄帝内经》里就讲「水为阴,火为阳」。然后又讲:【阳为气,阴为味。】这里的「为」,就是塑造成了、形成了的意思。阳性的能量形成了气,阴性的能量形成了味。这里的「气」和「味」,讲的是中医里的「四气五味」。我们知道,中医里有寒、热、温、凉四气,如果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说的话,就是温、热、凉、寒四气;那么中医里的五味呢——酸、苦、甘、辛、咸。

《内经》里讲,阳性的能量化成了气,阴性的能量化成了我们舌头品尝的味道:酸、苦、甘、辛、咸。【味归形,形归气。】「味」刚才讲了,是阴性的能量化成的。所有的我们的舌头能尝到的那些味道,我们发现它们都寄着在特定的形质上(形态上),他们都寄着在具体的某个事物上。比如说:「酸」的,我们吃李子感觉酸;「苦」,喝咖啡感觉苦;「甘」,吃枣子感觉甘甜;「辛」,要吃块姜的话,感觉辛辣;「咸」,一品尝有些海产品,就偏咸。我们舌头所品尝的这些味道,都寄着在特定的物体上。所以叫「味归形」,这个「归」就是「寄着于」的意思。那么「形归气」,「形」怎么又归了「气」了呢?我们所品尝的这些物品,或者说这些食物也好、药物也好,它们可能都是天生地长的,天生地长的就受自然界的温、热、凉、寒的「气」所影响,是吧?所以我们所品尝的这些食物、药物,它们会受「气」的影响。这里的「形归气」,就是说它们会受「气」的影响。【气归精,】春、夏、秋、冬,温、热、凉、寒的这自然界的「气」受什么影响呢?其实受宇宙中所有生命的元精(原动能)所影响。【精归化。】这种生命的元精(原动能),它受什么影响呢?受「大化」影响,「大化」其实就是「道」。

接下来讲:【精食气,形食味。】这个食物的「食」,读食物的「shí」也可以,读「sì」也可以,就是依赖着的意思。整个宇宙中的这种生命元精(这种生命的动能),依赖着「气」来展现。这个「气」是动态的,依赖着「气」来展现。然后「形食味」,食物或者药物的它的这种生命感,依赖着它的味道来展现。

比如说:一个青李子很酸,那么它的存在感、它的生命,某种程度上就依赖着它的味道来展现,这是个酸李子。【化生精,气生形。】从本源上来讲,这个「大化」(造化)生出了生命的元精,一切生命的源能。那源能刚才讲了,依赖着「气」来展现自身,那么「气」又生出了种种的形态。其实,前面讲「阳为气,味归形」,又讲「阴为味」,意思就是说「阳为气,阴化形」。那么「气生形」,就等于阳生了阴。「阳为气」,对吧?「味归形」,味又是阴构成的,所以「形」就意味着阴。「气生形」,其实就是阳生阴,在讲阴阳的关系。

然后又讲:【味伤形,气伤精。】前面是「味归形」,这里是「味伤形」。味道,我们的舌头尝的食物或者药物的这个味道,它必须寄着于某个具体的形态上来展现,但这个味道,这里讲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这味道如果过度了,就会伤我们的形体。「味」对应着我们的形体,所以这个事物能伤的,其实是与它同频的事物,「味」与「形」相对,所以「味」也就伤「形」。

那么「气归精」,「气」与「精」相对,是吧?气就伤精,这个四气(温、热、凉、寒四气)要是伤的话就会伤我们的生命元精。只有同频的才能伤同频的,对应的才能伤对应的——「味」对应着「形」,所以五味要是伤,也是伤形体;那么「气」对应着「精」,所以它要是伤,也是伤我们的元精。那么刚才也讲了「气归精」,气受元精影响。【精化为气,气伤于味。】「精化为气」,就说元精可以化为「气」,气又伤于味。「气」刚才讲了,气对应的是阳,味对应的是阴,「气伤于味」,指的就是阳也会伤于阴。「气生形」是讲阳能生阴,「气伤于味」讲的是阳也能伤于阴(就是被阴所伤)。

那么在人体上,就是说酸、苦、甘、辛、咸五味,某一种味道过于偏重了、过度了,或者没有调和好,就会伤我们的「气」。然后又讲:【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阴」有降、浊的特质,从下面走,从我们身体的下面两个窍走。那么「阳气」有升、轻的特质,从我们身体的上面的七窍走。

然后又讲五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厚与薄相对,「味厚」就是味道浓重,味道浓重的属阴;「薄」,就是味道淡薄一点的,属于阴中之阳。为什么说「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啊?前面讲了「阴为味」,阴性能量化生成了种种味道,所以只要讲这个味道的「味」,它就是在讲「阴」。

但是味道有浓淡之分,有厚薄之分,在「阴」里就给它划分了一下,味道厚重的、浓重的,这是「阴」;那么味道淡薄一点的,叫「阴之阳」。味道厚重的叫「阴」,有的时候也被称之为「纯阴」。然后又讲「气」了:【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刚才讲「阳为气」是吧?然后「气厚者为阳」,也可以说这个「气厚者」是「纯阳」。

厚与薄相对,有厚就有薄。气厚重的是「阳」,那么淡薄的是「阳之阴」。所以这里大家要记忆的话,就一定要记住:「阳」对应着「气」,「阴」对应着「味」。讲「气」的时候,就是「纯阳」或者「阳之阴」,以「阳」为主导;讲「味」的时候,就是「纯阴」或者「阴之阳」,以「阴」为主导。然后又讲:【味厚则泄,薄则通。】「味」对应着「阴」,那阴性的能量,它有沉降的特质,有润下的特质,所以沉降、润下、厚,怎么样?就容易泻肚子,是吧?「薄则通」,这个「薄」是与「厚」相对的,就是说这个阴(味),这个阴性的「味」,「薄」就是还好了,还好了,不是过于厚重的话,这种「润下」,这种「降浊」不是过于厚重的话,让我们感觉就是肠胃是顺通的、是通畅的。

之后又讲「气」了:【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对应什么啊?「气」对应「阳」。阳气淡薄则「发泄」,为什么呢?因为阳气它是偏热性的,是炎上的,对吧?那么这种热性的炎上的能量淡薄,就容易「发泄」。「发泄」,有的资料上讲就是发汗,出汗的意思;那有的资料讲,就是说可以渗泻邪气出去,不过渗泻邪气出去的话,跟发汗的这个理也是一致的。阳气如果「厚」呢,阳气厚重会怎样?就发热了。因为阳气本身它就是热性的、炎上的,它如果「厚」,就使得我们发热了。然后又讲:【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这里的「火」,就是比较亢盛的阳气,这个「火」属于一种病理性的邪火,就是说内火过大了的那个火,内火。如果内火过「壮」,就会使得我们的「气衰」,也就是说阳气过于亢盛了,就会使得我们的元气衰弱。「少火之气壮」,「少火」就是阳气正常,刚刚好。这样的话呢,「气壮」,元气旺盛。【壮火食气,气食少火。】过于壮的火会侵蚀和消耗我们的元气,「壮火食气」,就好像把我们的「气」吞吃了一样。

就是说过于亢盛的阳气,反而会伤我们的元气。那我们的元气喜欢吃什么呢?「少火」,少少的火,差不多就行。这个「气食少火」,元气依赖于「少火」的充养,也就是说,我们的元气依赖着刚刚好的阳气,依赖着正常的阳气,而不是亢盛的阳气。这里「壮火食气,气食少火」,这个「食」我们认为读二声,读食物的食好像更贴切一点。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壮火」,就是过于亢盛的阳气会使得我们的元气耗散;「少火生气」,就刚刚好的、正常的阳气反而使我们的元气增强。有句话叫「物壮则老」,也知道「物极必反」、「物极则衰」。「壮火」过于亢盛的这个阳气,反而会使我们的元气耗散。所以「少火生气」,少量的正常的阳气——「少火」,正常的阳气反而是使我们健康。其实,「阴阳平衡」讲的就是「中庸之道」嘛,不要过多,也不能过少,就中庸嘛,是吧?【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在气味里讲的话,像辛味、甘味这都是「发散」的,很显然是属于「阳」;那么酸味、苦味这种「涌泄」的,或者「收」的、「涩」的,这种就属于「阴」了。

当然,因为《黄帝内经》里面的两位主角:一位是黄帝,一个是岐伯。黄帝其实属于是真人,已经是通天得道了,所以他的讲话有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哲学性;那么岐伯呢,他是医学家,但是他也是得道高人。所以他们的讲话,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你可以偏哲学性或者宗教性地去理解,也可以纯医学性地去解读。那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的话,这些同样的文字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相信,一千个人看《黄帝内经》,也会有一千种感悟的,但是总归会有收获的。而且又加上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其实哲学呢,可以说讲的是宇宙大道啊,生命起源啊,纵观所有的生命体呀,讲这些规律,讲的是「天」这方面。

 

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六郄穴歌

郗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郗,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小肠一九膀六七,心包与心个数九,任二十四督二八。

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寻。

六十六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中医助您远离偏头痛“紧;箍咒

 

头痛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很多人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有一种头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它就是偏头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主任金香兰介绍,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症状最严重的头痛类型之一,有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患脑卒中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两倍以上。下面介绍几个小妙招,可减少偏头疼发作的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减轻严重程度,助您远离偏头痛这一“紧箍咒”。

推拿方法

用手指螺纹面沿少阳经循行部位做轻柔和缓的环旋运动,痛处可重点按揉。可疏通经络气血,并可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

风池穴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致与耳垂齐平处,点按至酸胀为宜。

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揉捏或提捏颈部肌肉,轻重交替,起到疏通经络、放松深层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日常注意

中医认为,情绪刺激、外邪侵犯、饮食作息不规律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头部经络不畅,“不通则痛”。金香兰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奶酪、巧克力、柑橘等酪胺酸类食物是造成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易导致头痛发作。

酒精是偏头痛诱发因素之一,本病患者要严格限制饮酒,特别要避免饮用伏特加等酒精含量高的烈性酒。

日常生活中,多练习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可减缓焦虑,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系统。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休息,做到早睡早起,中午可适当小憩。

 

 

日常健康知识小科普

 

坐多久算久坐?睡多晚算熬夜?多吃菜有什么用?……现在把这些健康常识的标准和效果一次性给大家讲清楚!

1.坐多久算久坐?

1)一周清醒状态下坐姿超过5天;

2)每天坐姿超过8小时   

3)经常连续1.5小时没有起身活动。

“久坐不动”不仅和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水平异常等多种问题有关,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致死的风险。

2.晚睡多晚算熬夜?

1)熬夜:严格地说,超过23点就算熬夜;

2)不算熬夜但不推荐:习惯性晚睡晚起,勉强不算熬夜(每天凌晨2点睡,次日9点起,做到“每天”和“睡满7小时”也不算熬夜);

3)比熬夜危害更大:睡眠不够规律,睡觉忽早忽晚,忽长忽短(有时晚上10点入睡,有时凌晨3点入睡,有时睡10个小时,有时睡5个小时)。长期缺乏睡眠会让免疫力下降,不仅会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还会让患癌风险和猝死风险增高。

3. 胖多少算超重?

BMI=体重(公斤)÷ 身高(米)²

4. 吃多少算吃够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吃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深色蔬菜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和紫红色蔬菜,具有营养优势,尤其是富含β-胡萝卜素,是膳食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应注意多选择。

喝多少算喝够水?

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人体缺水后,血液更黏稠,血流更缓慢,增加心血管疾病概率。特别是,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当人感到口渴时,其实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容量开始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

6. 放多少盐算清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鸡精、味精、蚝油等调味料含钠量较高,某些预包装食品往往属于高盐(钠)食品。为控制食盐摄入量,最好的办法是少买高盐(钠)食品,少吃腌制食品。

7. 喝多少酒算适量?

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院长致辞
尊敬的患者朋友、尊敬的社会各界人士:历经四十年积淀,四平市中医医院以仁爱行医、以诚信立院,...   【详情】
医院简介
四平市中医医院成立于1975年,是四平地区唯一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由政府主办的地市级非营利性中医综合性医院。医院肩负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