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知识,你了解多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不少人心中却总是带点神秘色彩,对它有许多的好奇。今天我们也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小知识,和你一起揭开中医药的面纱。
中医药有什么特点?
简,是因时制宜,选择操作简便实用的方式,如刮痧、拔罐、针灸等;
便,是因地制宜,随地取材,如树根、树皮、花、草等;
廉,是因人制宜,不浪费人力和物力,成本低;
验,是有效,中医药多年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方、验方和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另外,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在未病先防、养生保健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
中医药是“慢郎中”,不能治急病?
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只要辨证准确,中医药疗效非但不慢,而且效如桴鼓。如有些急性腰扭伤,中医只需针刺1至2个穴位便能缓解疼痛。
看中医一定是老中医更好?
老专家当然好,但找老专家就诊也有不足哦。老专家具有临床经验丰富、诊治思路宽、易得到患者信任等优势。但也因此,老专家门诊患者更多,导致留给每一位患者的时间可能不够充分,进而造成医生没有足够时间向患者解释用药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饮食调理的内容。这正是年轻人的长处,同时年轻医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善于结合现代医学,结合辨病辨证治疗疾病。
什么情况下适合找中医就诊?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疾病、疼痛性疾病、慢性疾病、情志性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
选传统中药饮片还是现代中药配方颗粒剂?
传统的中医药可不意味着饮用方式也必须传统。
具体来看,配方颗粒既保留了原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功效,又祛除了中药饮片的农药残留,严格控制重金属含量,具有剂量准确、高效安全、保存服用方便等优势。但是配方颗粒忽视了合煎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传统中药饮片在煎煮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能改变药液的PH值,具有增效降毒的作用。
在临床选择时对于工作繁忙、经常出差的患者可优先选择中药配方颗粒。对中药煎煮有一定掌握、有充足的时间去煎煮中药的患者可选择传统中药饮片。
中药煎煮有哪些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煎煮前应充分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同时缩短煎煮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煎煮对有效成分的耗损破坏。
2. 器具选择
煎煮器具应选用化学性质稳定的砂锅、不锈钢锅,忌用铁锅、铝锅、铜锅,因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3. 特殊用法
同时应注意有些中药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用法,避免煎煮方法不当使药材浪费及影响用药安全。
4. 煎煮次数
一般情况下,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未煎煮的中药饮片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应冷藏保存及时服用,忌长时间存放。
中药什么时候吃较为合适?
饭前胃中空虚,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物都宜饭前服用;
饭后服药,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如清热解毒、滋阴清热的药物因性凉伤胃多宜饭后服;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用,以便发挥药效。
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效药的发挥。
中药服药需禁忌什么?
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肝阳上亢见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忌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级辛热助阳之品。
热性病忌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寒性病忌食生冷。
疮疡、皮肤病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食物。
中药与西药一般无明确的用药禁忌,但是建议分时段服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中医健康小知识
食物中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类型的食物,也同药物一样,对人体具有不同的作用。
1、酸生肝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
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甘入脾
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辛入肺
中医认为辛辣的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辣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5、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蛰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
春季阳气初升,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
夏季炎热,火邪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应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
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地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石斛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使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冬季养生方法和要点有很多,不管是饮食、睡眠还是运动,要根据个人自己的情况,抓住要点,坚持实践下去,冬季养生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药熏洗泡敷疗法
中药外治中,熏洗泡敷疗法对颈肩腰腿痛有独特的疗效,具有副作用小,老少皆宜的优点。
只要配方科学,操作得当,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常用颈肩腰腿痛熏洗泡敷配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木瓜、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红花、当归、川芎、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川椒、艾叶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温经通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散寒止痛、驱风除湿、舒筋强骨等作用,可谓标本兼治,对颈肩腰腿痛具有独特的疗效。
一、颈肩腰腿痛治疗方法
1) 将颈肩腰腿痛熏洗泡敷方药用清水洗净后纱布包好;
2) 加清水适量(2000~3000ml),浸泡30~60分钟,文火煎沸30分钟;
3) 滤出药液,可加食醋适量(100~500ml),再煎沸即可;
4) 熏:趁热熏患部,有条件者可将药液用雾化器加热雾化熏患处。20~30分钟;
5) 洗泡:待药液稍温和后(约45~50℃左右),浸泡或擦洗患部。20~30分钟;
6) 敷:用毛巾浸泡药水,趁热取出,稍加拧干,敷于患处。温度以能耐受不会烫伤为度,用二条毛巾交替,20~30分钟;
7) 结束后,将患处擦干,避风2小时。每日一至二次,保留洗熏液及药袋回锅,供下次使用,一般药液可重复用2~3天。20~3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
二、治疗颈肩腰腿痛注意事项
1) 掌握水温,以防烫伤。一般以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感传导和关节有温暖轻松感为适度。注意环境温度,注意保暧,以防受寒。可辅助神灯照射;
2) 如有全身反应,例如有发热感等,提示药物透皮吸收较多,可停治疗,次日再用;
3) 皮肤有破溃处禁用。对药物发生过敏者禁用;
4) 此法以能耐受为度,对严重虚弱者慎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
5) 配合推拿按摩和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三、评价
熏洗泡敷疗法,属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因药物集中在病变部位,与全身用药相比副作用小是可想而知的。药力结合热力,可使药物作用发散,直达病所,气血运行,经脉流畅,既驱邪外出,又减轻症状,达到通则不痛和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法如果使用得当,疗效肯定。但由于疾病个体差异较大,即使同一患者,不同病期治疗也有所不同。所以本法看似简单安全,仍需在医师指导下开方用药和辨证施治,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 蒌(瓜蒌) 贝(贝母) 蔹(白蔹) 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 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十九畏谚语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所以说十八反是指两种药物相反。
配伍禁忌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忌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过敏性鼻炎的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中药雾化透皮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经透皮吸收,人体通过激发组织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发挥药疗作用,进而消除病灶。
鼻炎熏蒸治疗,相当于鼻子“直接喝药”,不仅能够在鼻炎发作期有效缓解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还能用于鼻炎、鼻窦炎的日常调理,而且大人、孩子都可以用。
熏蒸方法
取辛夷15克、苍耳子15克、细辛15克、薄荷15 克、玄参20克、甘草10克,加水500 毫升,煎沸后,熏蒸鼻腔至药液变凉,每日1 剂。一般用药5剂后,鼻塞、流涕症状可明显减轻。
方中苍耳子、辛夷二味皆入肺经,均善通鼻窍、散风寒,前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后药有收敛鼻黏膜之功,对急性鼻炎、肥厚性鼻炎、下鼻甲肥大、过敏性鼻炎等疗效较佳,当为主药。
《本草纲目》曰: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所以能温中,去面目鼻之病。